为什么小米自研芯片现在没动静了?
这么说吧,小米是上市公司,本身硬件利润不高,靠其他部门盈利,但整体利润很低
2019年总营业额超过2000亿,利润只有115亿,投资在科研上只有75亿
可你知道,在7nm的时候,不算其他费用,一次流片的成本差不多就2亿rmb,而5nm一次就要3亿左右。小米在做澎湃2的时候,据说失败了5次流片,如果假设放到5nm工艺上来做,那就是15亿,加上其他芯片设计支出,小米那点利润都放进去,也不够搞芯片研发的。
作为上市公司的小米,如果不盈利,就代表着无法给股东交代,后果很严重。所以,我觉得小米在营业额突破3000亿大关,可用于投资在研发费用达到200亿的之前,都不敢做高端芯片了。
这些都是基于成本考量。
那么再说技术积累,雷军估计和很多网友一样,以为有了架构授权,有了ARM的框架,cortex A76啥的就可以直接做出来,殊不知,这只是最基础的部分。好比给你一台汽车的外形图纸,和框架参数,你是不是也觉得可以做出一台车了? 可是你做出来的,和人家布加迪,兰博基尼做出来能一样吗? 就最核心的变速箱,不都难道一片人呢? 芯片设计也一样,里面的晶体管不是扔那就成功了,否则小米也不会5次流片都失败了。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国内只有华为一家,走在了国际芯片设计领先行列。不要忘记,哪怕前几代,960,970,980,都要弱于对手不少,直到990才开始真正的追赶上对手,也仅仅是追赶,下一代1020如果不出意外,很可能领先高通,但很有可能还要落后苹果A系列。这还是华为每年大量投入人力物力,不计成本的十几年如一日的投入硬拿钱砸出来的。
第一:因为流片率高, 已经耗不起了,高投入产出慢,对主营业务压力太大了。
第二:芯片就是个烧钱的行业,没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几年下来就没信心坚持下去了。
第三:前期要不计回报的投入,还要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不是投入就会几年内有效果和产出的,这对一般企业来说都打不起持久战。还有高薪的研发人员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目前国内除了华为海思比较牛之外,其它手机厂商都是用的国外的芯片高通、三星等。小米也想走独立之主之路,服务于自已的手机,但耐何“芯片一入深似海,几亿十亿不复反”!
因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米账上的钞票载不动雷军的梦想。
1、芯片是一个投入高、耗时长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当年雷军满腔热血要研发中国人自己的芯片,可敬可佩。然而,小米的资金毕竟没有华为雄厚,华为海思自研芯片,几乎十年磨一剑,耗资已经超过2000亿元,终成正果。
2、再者,手机芯片产业已相当成熟,小米作为后来者面临较大挑战:在研发设计领域,高通、联发科、三星、华为已浸淫多年;在生产领域,台积电一家独大,三星、中芯国际等分食小蛋糕,最近中美贸易战使得与台积电的合作充满变数;在封测领域,大陆众多公司业务娴熟。小米进入的是研发设计环节,打个比方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研究出一款芯片,结果到市场上一对比,是别人5年前的水平,那你到底是生产还是不生产?生产出来了有竞争力吗?
3、雷军现在骑虎难下,进退两难。进,短期看不到希望。退,相当于自己打脸。下一步,如果小米能引入巨额投资,可继续研发之路。若不能,不如激流勇退,转战小家电研发,专注做自己擅长的领域,依然是国货之光,没什么可丢人的。
经费问题。
自研芯片前期肯定是大笔的资金投入,而且这种投资不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芯片研发成功,需要几年时间进入市场,之后才能考虑盈利的事情;如果失败,那么前期投入的百万甚至上亿级别成本就血本无归。
2017年2月28日,雷军发布了小米澎湃S1处理器,当时这事引起了轰动,因为这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全球第四家、中国第二家推出自主处理器的手机厂商,.小米在2018年成功上市,也是中国唯一一家靠做手机而上市成功的科技公司。然而,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模式的创新,在它成功的背后,是核心技术缺失带来的巨大隐患。
雷军去年在澎湃S1发布会上谈到为何要做芯片,他坦承芯片供应对于一个手机厂商来说非常重要,“芯片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小米要成为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掌握核心科技”。但是小米除了退出澎湃S1处理器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其实我们要明白做好芯片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的。
即便是强如华为,当初将海思处理器的定位放到了战略高度,整整烧了十年的钱以及宁愿损失市场也要全系华为手机压上去亲身造市场,最终才成就今天的地位。芯片里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基带,基带里包含了很多的通讯技术,就像高通有很多的通讯专利,华为是通信行业的老大做芯片也花了很多心血。所以芯片就像雷军说的那样确实是九死一生的。
小米自研澎湃芯片只是昙花一现,后面我们怎么就听不到它的动静了?小米和华为在技术上和资金上肯定比不了,研制芯片的难度也很大,但是小米的澎湃芯片也不一定是昙花一现,小米已经在香港成功上市,有了大量的资金,再想要推出澎湃S2芯片也不是没有可能。就看雷军董事会会不会投入研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