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菲克散伙,外方股东想控股为何碰壁?

原因很简单

概述:

广汽菲克Jeep的散伙带来了两个思考,其一是为何Jeep汽车越做越差,其二是为何广汽不同一菲克增持。

上海本田4s店倒闭,上海本田4s店倒闭了

Jeep的失败其实是注定的,简而言之,克莱斯勒先后被戴姆勒奔驰和菲亚特收购,技术已经“欧化”;而在二战之后的美国汽车工业水平就一直领先于欧洲,Jeep只能依托菲亚特的发动机必然栽跟头,比如自由光虎鲨系列发动机的严重烧机油;其次菲亚特又没有优秀的变速箱,AT依靠的是德国采埃孚,可采埃孚的纵置8AT最大的特点就是漏油和顿挫,横置9AT第一代机型的换挡顿挫问题非常突出,而菲亚特自己能给Jeep的只有干式双离合,这是一种工业垃圾。

广汽菲克Jeep作为合资企业,在产品和技术规划层面都得听菲克的,广汽做不了主也不能出技术,那么这个欧系美国品牌自然越做越烂。

为何广汽不同意斯特兰蒂斯(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法国标致雪铁龙合并后)增持菲克Jeep呢?

在散伙之前,菲克希望将所持有的50%的股权增加到75%,广汽集团持股25%,但是没有谈拢。

为何广汽集团不接受菲克的增持?要知道50:50的持股比例红线已经开放,外国企业的持股比例可以更高,甚至于可以独资建厂;比如特斯拉就是独资企业,深受上海的欢迎,华晨破产之后的宝马也增持了,所以广汽不接受菲克增持似乎有些奇怪。

本田为什么降价这么多?

原因如下:

第一:国际形势动荡,导致很多地方的消费明显下降,包括俄乌冲突,斯里兰卡破产,北约问题,澳美对于中国的问题,安倍被刺杀等等各种国际性问题。

第二:油价一直在高位,新能源车在汽车市场的份额逐步增大,导致买油车的人越来越少。从而使第三个问题越来越明显。

第三:就是库存问题,生产厂家因为近几年的电车份额越来越大,导致库存车越来越多,资金需要回笼,因此要打折出售

从本田机油门聊起,为何“洋品牌”汽车频繁坑哭中国车主?

因为中国车主好所谓的面子,认为洋品牌一定质量好(因为价格高嘛)。我们一直以为价高等于质量高,现在发现错了,价高质量未必高,属于坑爹价,进口车未必好,属于进口婊子,谁能说进口婊子一定没病?国产车也别庆幸,你再不把质量做好也许只能卖给工厂员工

因为中国车主贱啊,好面子啊,牙齿掉了往肚子里咽,看不起自主品牌,这么些年洋品牌这么多问题,感觉对销量没什么影响。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不说让一个车企破产,但要重创一个车企还是可以的我认为。只要中国人团结一点,统一不去买一个品牌,谁都不敢忽视中国消费者。就像三星手机这两年在中国,要是三星没有其他业务那肯定不敢想象。

东风本田CR-V终于启动召回了,大家对这次召回怎么看?

本田这次可以将这个召回的日期不做期限,车主每人发一张召回卡,长期有效。现在人家的新车才跑几千公里,或者一两万公里你让人家去换人家肯去吗,比如说有的人开十年了再去换,也应该给人家换,这样大部分人开车根本就开不坏,所以这些费用就省下了。

本田这次召回,相比上次公布的修改说明书、更换机油尺,视中国法规为儿戏,愚弄中国消费者的掩耳盗铃做法,显然,前进了一大步。

想当初,本田信誓旦旦换油尺改说明书的做法没问题,通过这次否定前次方案的召回,也给本田,乃至日本人的诚信度,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外,我们还看到,一些上次卖力为换机油尺做法洗白的帐号,这次又在为本次召回方案鼓吹,这些信用已经破产帐号,相比本田公司,更加不可信。

本田这次召回方案,核心是希望通过强化排风系统,把由于加工精度问题导致活塞汽缸缝隙过大,进而使过多的汽油和废气(水)进入油底壳的汽油和水蒸发吹掉,减轻机油稀释,效用有待观察。

因为这个召回方案,产品缺陷产生机油高度稀释的根源,即发动机加工精度问题,没有消除。

这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案,可以把汽油中蒸发温度低于机油温度的短链分子成份和部分机油一起吹掉,但蒸发温度高的汽油长链分子成份还是会在机油中积累下来。

当积累的长链分子汽油成份和水,和吹走的机油,数量平衡,机油位没变,但机油稀释仍然存在,并极有可能超标,只不过稀释从显性的理由变多变成隐形,问题变得难以被消费者发现,但机油稀释对发动机的损害,却没有改变。

第二个问题是,改变油底壳强制通风量,显然改变了排放平衡,这种改变是不是需要重新进行环保认证,不得而知,但却可能种下排放不达标的新隐患,以后年检难通过,受损的,还是车主。

第三个问题是,重刷ECU程序,会不会导致动力减弱,这样重刷ECU后的发动机,应该不需要送检重新标定,有没有这个漏洞,动力会不会下降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也不得而知。

总之,本次看上去比上次掩耳盗铃式召回更好的召回方案,效果如何,有待观察,消费者也应当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