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双离合很高端,为啥途锐却抛弃DSG?
首先“大众双离合很高端”这个结论就高抬大众了,至少大众汽车在美国可是以AT变速箱为主呢,比如美版大众途昂、Jetta等都是采用的爱信8AT变速箱,要说真很高端,为什么市场更成熟,更“懂”车的美国人还选择AT变速箱呢?
翻翻历史就知道了,大众搞DSG的目的是为了摆脱爱信的掣肘,当年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过热问题不会就这么快给忘掉了吧?
2013年4月2日,大众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以”车辆因变速箱内机电单元的电子故障或者油压不足,可能导致动力输出中断,存在安全隐患”为条例召回部分缺陷汽车,这次召回的车型是大众集团涉及搭载型号为DQ200型(OAM)7速干式双离合变速箱,总计384181辆。
虽然后来通过湿式双离合改善了这一问题,但湿式7DSG的体验感也没有达到匹敌爱信8AT的程度。至于途锐使用8AT,是因为这款车是进口的呀,而且这款车还是带有越野属性的,使用耐热负荷能力一般的DSG不合适。
至于国产车型,大众在中国市场一直注重节省成本,他们使用的多是5MT、6AT、7DSG这三种变速箱,在高配车型或者高端车型优先选择7DSG。
一汽大众车型:
宝来(指导价9.88-15.60万):5MT、6AT、7DSG
高尔夫(指导价11.92-23.42万):5MT、6AT、7DSG
速腾(指导价12.89-19.19万):5MT、7DSG
蔚领(指导价11.39-15.89万):5MT、6AT、7DSG
题主问这问题非常脑残。
你关心途锐没用双离合,为何不关心贵得多的保时捷派拉梅拉不用AT,而用双离合变速箱?能不能因此得出双离合变速箱更高级的结论?
每款产品的产品策略都有多方面考虑,供应链简化和稳固,产品特性,都是考虑范畴,当然成本无疑也会考虑。
双离合是后起的汽车传动变速箱方案,有人说双离合70年前就发明了,没错,汽车上的很多概念发明很多年前就有了,但发明不等于具有可以产品化的技术基础,双离合变速箱的困难在于,它的控制逻辑更加复杂,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如果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产品化,这就是双离合变速箱发明了七十年,但实用化才二十多年的原因。
这反而说明了双离合变速箱更精密,更先进,其市场正在稳步扩大,是三种自动变速箱技术中唯一扩大份额的传动技术,AT和CVT市场份额在萎缩。
那些攻击双离合变速箱,基本都没有长期用过,至少没有长期用过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使用体验非常好,无论是平顺性、动力性能和经济性,都比其它两款自动变速方案更好,我开过的大众双离合变速箱的车,可以说没有一款平顺性比AT和CVT差,这是我作为一个使用大众双离合变速箱总使用时间超过16年,行驶里程超过20万公里有经验的驾驶者的如实告知。
大众的DSG双离合什么时候很高端了?德国格特拉克开发的双离合产品早就在欧洲高端车型中使用了,保时捷的PDK也是双离合,这才是正经的高端产品。
自动变速箱三大主流技术,AT的第三方目前也就只有爱信和采埃孚,其他就是各个主机品牌自己掌握,韩系和国内自主品牌的产品大众应该看不上;CVT的情况也类似,而且还没有知名的欧美系的第三方(比利时那个邦奇排不上)供应商;采埃孚产品的定位与大众有些错位,大部分车型不适合高端的8AT;当年爱信6AT故事现在也都知道了,大众实在是没有办法开始联合鲁克公司搞双离合,实在是有些迫不得已的味道。
初期产品的干式双离合大范围召回事件影响很大。DQ200的干式结构确实存在设计结构缺陷,离合片在城市环境中频繁换挡条件下寿命非常短,导致故障频发。DQ380以后改为湿式结构,情况才得到明显改善,在可靠性上追平了AT和CVT。DSG至今已经发展了几代产品,从DQ200、DQ250、DQ380、DQ381、DQ500、DQ400e、DL501、DL382到DL800,大众的双离合才算是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可以跻身主流市场了。
DSG产品问题解决了,并不表示所有车型都可以马上切换。目前途锐全系车型配置的是采埃孚8AT手自一体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需要与发动机进行细致的调校才能发挥,更改变速器需要重新适配,需要大量的验证工作,如非必要,动力总成在车型不换代大改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随意变更。